日期:2022-06-15 來源:氫能匯 作者:國際能源網團隊
車百智庫、百人會氫能中心近日發布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2》,報告認為經過2021年氫能產業規模示范元年,中國氫能產業已經開啟在交通、工業、建筑、儲能領域多場景應用。報告指出:氫能倍受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關注,超百家上市公司已經布局氫能相關企業,全年氫能產業投資總金額超3100億元。國際能源網/氫能匯了解到,中國神華、國華能源等集團均設立了超百億的新能源投資基金,其中相當大的比重要投資到氫能領域。
報告統計:2021年氫能產業鏈各環節投資項目數量中,制氫占29%,氫燃料電池25%,氫能裝備19%,應用示范項目15%,整車/專用車7%,氫能產業園3%。制氫已經成為行業投資的重點。制氫主要以綠氫投資為主,相關投資企業都是中石化、東方電氣、國家電投之類的大型央企集團。
![圖片關鍵詞]()
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了行業早期示范
年以來,尤其是國家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使得氫能產業鏈成為產業投資基金布局和投資的重點。
目前氫能產業基金參與方包括國有企業(如國家電投、中車集團)、科研院所(如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高校(如同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地方政府(如武漢、蘇州)、商業機構和民營企業。各基金規模從千萬到百億級人民幣不等,規模較大的如航錦科技等企業設立的150億元氫能產業投資基金,中國神華、國華能源等設立的超百億元國能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以及國家能源集團投資的百億級清潔能源投資基金等。
國家能源、中國神華、國家電投、中車集團等一系列國企積極推進氫能布局,出資規模大,將對氫能產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末,針對氫能產業的投資基金累計規模超800億人民幣。2020年-2021年公開可查詢的基金規模已超越2015-2019年基金規模總和。
![圖片關鍵詞]()
2021年中國氫能部分產業基金設立概況及規模(單位:人民幣)
資本市場對氫能的關注持續升溫
年新出爐的《財富》世界500強中,前10名企業中有三家投資了氫能產業,135家企業中有27家涉及氫能業務。如表所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SDlC)及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lCC)和省級投資基金等扮演了重要的投資人角色,參與了眾多2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
燃料電池是目前獲得資本市場融資的主要領域,融資案例持續增加,2019年共27起,2020年共31起。國內企業單次融資金額多處于5億元人民幣以下,行業龍頭如東風汽車、重塑科技、國電投氫能公司等可以獲得數十億的大額融資,但小微企業及初創企業往往獲得千萬級人民幣的融資,如氫途科技在B輪融資獲3000萬人民幣,清能股份在新三板定增獲4500萬人民幣融資,氫能成為備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熱點。
![圖片關鍵詞]()
![圖片關鍵詞]()
2021年氫能產業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概況(人民幣)
產業鏈供應鏈加速整合、協同創新
年氫能產業發展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表現在“傳統能源國企全鏈條整合”和“新能源民企向氫能延伸”等方面。隨著發展氫能的社會共識逐步形成,傳統能源企業都希望向氫能轉型,拓展業務版圖、實現深度脫碳。
這一過程中,傳統能源企業憑借技術儲備、產業基礎、資金優勢和行業影響力等,積極“合縱連橫”,加速整合氫能產業鏈供應鏈。
年,氫能資金去向以公司直投為主,參與企業主要是以傳統能源中的大型國企為主,例如中國國電、中國能建、三峽新能源,也有像陽光電源、隆基股份等企業參與其中,在制氫、燃料電池、儲氫裝備等領域齊頭并進,制氫、氫燃料電池、儲氫裝備以及應用示范項目是產業投資最活躍的領域,以上四個環節的投資數量占總量超過80%。資金大規模流入氫能裝備制造環節,有助于在未來釋放充足產能,并或將解決目前氫能相關產品成本高昂、供不應求的狀況。
從產業鏈的投資項目數量分布看,制氫環節發展最為迅速,占全部投資項目的29%。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投資規模上均為占比最高的產業鏈環節。
制氫環節投資項目多與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或是化工等工業項目以聯動形式開展,此類項目投資主體主要以中石化、東方電氣、華潤電力、國家電投、中國能建等大型央企以及以隆基股份等為代表的光伏巨頭為主,具備能源、化工產業高投資、長周期的特點。
氫燃料電池環節是目前氫能產業的主要落地場景之—,也是產業發展的主要抓手,盡管單項投資金額不如制氫環節,但產業投資熱度高、數量密集,參與者包括了央企巨頭與大量燃料電池系統相關企業,成為2021年投資數量占比上僅次于制氫的環節。
氫能裝備主要包括電解槽、儲氫瓶、檢測設備、壓縮機等氫能產業鏈相關生產裝備,2021年制氫環節和加氫站建設的快速發展有力帶動了氫能裝備方面的需求,同時也帶動了氫能裝備企業在國內的投資擴產。
![圖片關鍵詞]()
2021年氫能產業鏈各環節投資項目數量占比